查看: 597|回复: 0

[互联网新闻] 删帖是对网络生态的野蛮破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349

实名认证用户VIP贵宾

发表于 2010-3-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期盼3·15的除了消费者,还有删帖公司。因为自从网络勃兴之后,每年的3·15都是这些删帖公司生意最好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企业不希望在这个最“忌讳”的日子里出现自己的负面新闻,如果出现,则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扼杀于无形。网络删帖开始被公众真正关注,是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当时,三鹿集团花钱在某搜索网站上删除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虽然这只是三鹿事件的一个“次要”细节,但它的不良影响至今仍未消除,那就是,公众对一些权威网站的信息真实性与公正性加深了质疑。

  遗憾的是,这一教训似乎仍未引起网站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近期的媒体报道来看,打着网络公关旗号的网络删帖公司依然生意红火,顾客盈门。很多删帖公司口出狂言,声称什么帖都能删,并且为各个网站明码标价。

  网络删帖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确实存在大量问题企业。虽然大多数删帖公司都打着 “只删除对企业或个人的恶意诽谤、攻击帖子”的旗号,但实际上,此类帖子只要企业和网站进行充分的沟通,经核实后完全可以免费删除。删帖公司删除的是那些被做实了的负面新闻,这种帖子对企业有锥心之痛,又无法辩解或澄清,自知理亏,只能采取删除这种最彻底和野蛮的方式。

  二是有人为删帖公司大开方便之门。以现有的黑客技术,网站之外的人基本无法实现对网站信息的直接删除,何况大多数网络公关都是草台班子,并无强悍的技术支撑。他们删帖的手段无非就是公关网站内部人员,以为内应,而删帖对网站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能坐地分赃,何乐不为?

  三是对于网络删帖行为监管力度明显偏小。这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监管者更愿意控制信息发布的源头,以防止有“不和谐”的信息出现,一旦信息发布被认可之后,就没有继续监管的必要了。实际上,如果把网络比喻成一个独立的生态,那么,种群(信息)的多样性无疑是支撑这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张朝阳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加工聚合,最终实现公众对于事件无限接近真实的了解。如果人为删除了某些信息,公众接近真相的难度就会加大,互联网的健康生态就会受到影响。

  分析以上几个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删帖公司实际上只是附骨之疽,它的生存土壤来自于某些企业和网站的某些不正当诉求,这是网络删帖与通常意义上的危机公关最本质的区别。而解决网络删帖的办法,就是要根除其生存的土壤。

  先说企业。企业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本分,无须多加强调,而一个遵纪守法的企业应该不会有太多负面新闻。但如果确有一些负面新闻或难言之隐,一旦曝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应该通过正规的途径,与网站协调解决。通过删帖这种形式,既有违社会良知,又难达到最佳效果,还有可能会让企业陷入更深的被动。

  网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网站兼具了企业与互联网双重属性,所以网站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也是双重的。首先互联网企业必须遵守所有企业共同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具体到删帖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网站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提供一种信息产品,这一产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是否有利于满足公众无限接近真相的诉求,删帖行为显然是与这一诉求背道而驰的。

  同时,网站某种意义上在虚拟世界中担任了类似于“政府”的角色,他掌握了海量信息并拥有这些信息的处置权,它是网络世界强势的信息主导者和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普通公众,就连政府监管者恐怕也是“弱势”的。政府把住入口已经疲惫不堪,让他在网络传播的各个环节重重设卡,既是不现实的、没有必要的,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用好自己巨大的“权利”,是网站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公众知情权必须得到尊重,这应当成为网站的共识。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既是网站增加自身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网站赖以生存的网络生态环境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9080001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生财有道,值得信赖!
生财有道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生财有道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 生财有道

GMT+8, 2024-11-11 14:50 , Processed in 0.110216 second(s), 3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